2012年,我国少儿抚养比为 22.2%,提高 0.1 个百分点,自 1982年 以来首次上升,并在 2014年 上升到 22.5%,少儿抚养比的上升会直接带动儿童消费领域的内需动力。也是从 2014年 开始,中国 0~14 岁人口脱离了负增长,2015年0~14 岁人口占比达到 16.57%。国家卫计委预测 “二孩政策” 开放后,最近五年内生育堆积现象比较明显,预计每年将新增 250 万新生儿,中国 0~14 岁人口占比预计 2019年 达到 17.07%。
2015年,大批 Lower middle class 中产阶层,其家庭年收入在 2.5 万元人民币到 4 万元人民币之间,成为了中国城市中规模最大的社会阶层,占到城市人口的接近 50%,总购买力将达到 4.8 万亿元人民币。而到 2020年,家庭年收入在 4 万元人民币到 10 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上层中产阶层将大量涌现,到 2025年,该阶层的人数将高达 5.2 亿,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,总的可支配收入将达到 13.3 万亿元人民币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中国生育率高峰处于 20-34 岁,其中 25-29 岁最高,80后们如今都已纷纷进入了 30 岁,是城市中建立家庭并养育下一代的主力军。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,这一批新生代中产阶级诞生的新生儿,将成为这一波 “儿童消费升级” 中的主力群体。
这一代的父母年龄主要集中在 80 后和 90 后之间。这个年龄段的年轻父母,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、全球化资讯成长,最大的特点就是育儿观念全球化,其国际化的育儿观也势必导致其对于育儿商品选择的国际化。
特点一:“坚决不听婆婆讲”
美国提出 “数字原住民” 概念,第一条标准就是,出生于 1980年 之后! 80 后独生子女,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,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。新一代的 80 后父母更愿意看手机、电脑,而不是报纸、电视,睡觉前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很可能是打开手机。
对 于如何养育 “独二代”,80 后独生父母和其父母常常有着不同的理解,80 后可能更相信书本知识、网络资讯或者从同龄人圈子里获得的信息。客观讲,多数老人们没有形成真正的育儿观念,有的只是养儿观念,这些通常是从上一辈人或当 年的老同志、老朋友的经验中获得的,许多养儿方式 “老话说” 为什么是这样,他们也并不十分清楚,只是过来人都这么做的。
在育儿上碰到了难题,新一代父母很可能不再询问父母,而是拿出手机搜索一下。他们为人父母后对新兴媒体持一种更为友好的态度,乐于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学习育儿方法。这样的矛盾,几乎在所有的隔代抚养家庭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。
特点二:“重视孩子的天赋成长”
如 果要排 80 后的十大恨,应试教育 “千军万马挤独木桥” 绝对可以排到前三。现在的社会已经越来越走向多元化发展,80 后对自己的孩子更宽容一些,因为曾深受其害的 80 后不会再去拿 “应试教育” 去折磨孩子。他们并不认为学习好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首要标准,他们更注重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,而不是只去看学习成绩的好坏。
但 是,一方面他们想让孩子能够开心快乐地成长,另一方面作为父母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新的教育观念 “重视孩子的天赋成长”,得到了大部分 80、90 后父母的广泛认可。儿童天赋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,各国都有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结果表示,一些启蒙时期的孩子,如果他们对某些事物呈现出一些特殊的敏感 性,能够得到及时的挖掘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的话,那么这些孩子在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之后,往往会在禀赋方面发展到一个顶峰。
“儿童天赋” 相关的全球资讯和国际化教育机构都 “推波助澜 “地推动着中国新一代父母,将孩子越来越早地送进各类早教机构、天赋教育、兴趣培养班等。新一代父母普遍认为所有的孩子,包括我们认为正常的孩子都是互相 不一样的,都有自己的特性。每个人的 IQ,EQ,天赋,兴趣,接受能力,等等都不一样。“重视孩子天赋” 的背后,是新一代父母对于孩子 “个性化” 的尊重,他们不希望把孩子刻意培养成适应社会的人,而是看重孩子自身的独特性。
特点三:“痴迷于寻找最好的品牌和产品”
新一代的父母从孕育生命开始,就会发现自己突然进入了一个浩瀚 SKU 的商品世界,母婴相关的商品 SKU 高达 55w+,我们以往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加便捷地、能购买到几乎全世界的母婴和育儿消费品。
消 费者还面临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,比如有很多品类是非常新的品种,如驱蚊贴、防晒太阳镜、儿童安全提篮、儿童护肤粉饼等。有一些品类有几十种不同的品牌, 比如一个小小的奶瓶,有十个购买因素,9 个与安全相关;超过 20 个世界知名品牌,5 种不同的奶瓶材质,2 种不同的奶嘴材质,买错的失误可能导致 3 种以上的疾病。母婴消费者在面对任何一个大品类的电商平台时,如何选择品牌和商品往往是非常迷惘的。在国内母婴商品市场环境下,“安全” 和 “健康喂养” 等是新一代父母们消费的首要诉求,他们熟练地运用互联网各种信息、资讯、知识手段和互联网产品,痴迷于寻找最好的品牌和产品。
但 是消费升级不等于 “高” 消费,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,消费者会更关注性价比。而在消费供给侧,过剩产能释放、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作用下,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将出现在 市场上。对于消耗量大的母婴产品,如奶粉和纸尿裤,细致 / 理性的父母们形成了 “固定品牌”+“提前囤货 / 团购” 的购买方式。大多数母婴非标品类和长尾商品,父母们则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最好和最合适的品牌和产品。
儿童消费升级的平台机会:消费决策
面对浩瀚的母婴商品和母婴服务,以及互联网汹涌的 “各路” 育儿观点和育儿资讯,如何挑选出最好的品牌和商品,新手父母们多多少少都会有焦虑感。
母 婴消费决策有分场景化、分月龄推荐、科学和安全性、偏向 KOL 推荐、精选商品等特征,妈妈们的购买消费决策和男性非常不一样,妈妈们的消费决策往往起始于 “问题咨询 / 讨论” 或 “晒 / 分享”,而非商品本身,而且 “专家问答” 和 “非专家 KOL” 对妈妈们的决策往往非常有影响力。但是传统母婴社区无序和散乱信息的不友好,专业资讯和 “专家” 的良莠不齐,以及传统电商渠道的集中式流量让消费者 “发现” 喜欢和适合的商品变得困难。
因此我认为帮助父母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,用科学和中立价值作为消费指导,选择出适龄、适时、适用、适价的商品,为母婴消费者提供清晰的消费决策指引将会是很有价值的。
转载自http://36kr.com/p/5048683.html